INDEXREAD
Sep 01.2015
吃一枚酥軟弦月 - 可頌
可頌美好層次的秘密

香酥油亮的外皮稍稍用力就會散碎,從裡到外都層次透徹是它最誘人的特徵,咬一口可頌,有酥皮層疊,聞起來還有奶油的香氣。可頌是鍾愛每日晨起時分的明證,彷彿跟著它出爐的不只是香氣,還有大把的陽光,早餐搭配一杯黑咖啡,中午把可頌剖半,夾入軟嫩的雞腿肉就是美好的午餐!這彎美味得來不易,由於是利用冷藏奶油來使麵皮蓬鬆酥軟,所以包入奶油的冰度、重複數次的揉疊與室內溫度控制都需講究,否則做出來的可頌油膩有餘,層次可就不足了。烘焙可頌需要技術,而且一口咬下就能直接感受到用心與否,有些烘焙坊會將這彎麵包作為招牌商品販售,甚至會專闢一間揉製可頌的冷藏室呢。

 

火腿起司可頌

 

可頌,黑咖啡與巴黎鐵塔,這些意象浮動於我們對於花都巴黎的想像之中,彷彿法國沒有別的麵包似的。其實可頌是奧地利牛角麵包「Kipferl」 (德語中的「彎月」,有填入甜餡與敷上葛縷子或罌粟籽等的變化吃法)的變體,1839年,一位奧地利砲兵手  August Zang 於巴黎開張了自己的麵包店 Viennese bakery ,供應許多維也納式麵包,其中也有了著名的牛角麵包,這影響了許多法國當地的烘焙師傅,於是年歲流轉中,可頌誕生了。有些廣為流傳的傳說認為牛角麵包是為了慶祝17世紀鄂圖曼土耳其戰敗的產物,雖然無甚根據,但這些傳言甚至讓某些不同教派人士禁止食用可頌呢。

 

三種風味可頌麵包

彎月形的可頌屬於甜酥皮 (viennoiserie) 點心家族中的一員,而其他有層次的酥皮點心就算不是經典彎月形也同樣美味唷。

 

可頌 (Croissant) 與牛角麵包 (Kipferl) 雖然同樣都是彎月造型,口感卻大不相同,可頌屬於甜酥皮類 (viennoiserie,意即「緣於維也納的東西」),而牛角麵包則屬於麵包類,雖然分屬這兩種大分類,各國可頌的吃法與口感也有自己的變化,例如義大利中南部的「cornetto」(小角) 除了有較為軟和的口感,也常填入巧克力或卡士達餡,搭配一杯卡布奇諾就是義大利最經典的早餐組合;而在波蘭的波茲南 (Poznań),人們會於聖馬丁節 (St. Martin's Day) 時享用一種包入堅果餡料、淋滿糖霜並敷上白色的罌粟籽,名為「rogale świętomarcińskie」 的可頌,它的製法與用料被歐盟制定的法規所保護,可不能輕易更動呢。

 

既然現今可頌幾乎是巴黎的代名詞,自然也不乏許多受歡迎的變體,著名糕點店「Pierre Hermé」的玫瑰可頌 (Croissant Ispahan) 就是聞名於世的創新經典,從牛角麵包演變為酥皮點心,以熱帶荔枝與玫瑰調味的可頌酥皮象徵了甜點世界更為跨越的交混,同樣的,美味也更上層樓呢!

 

 

開動好味:

可頌的酥口與層次讓早餐餐桌更為精彩,雖然是講求技巧的酥皮點心,不過只要注意好溫度的掌控與奶油的溫度,就算是在家也可以試著做做看。因為所使用的奶油一定要是冰藏的,所以如果揉疊時覺得室溫太高,也可以暫時冷藏後才取出接續動作唷。

Tags
Flash
6 5
Cover Story
4 3
HOT news
2 1
Tags
PLUS FEATURES
Aug 27.2015
對慕斯總是存有迷戀。冰淇淋般的質地,無論是看著還是聽著都有一份冰涼,吃進口中時彷彿感受到雪花消融的風情,沒有真的觸摸過雪也無妨,從慕斯的甜味中所想像的雪花更為動人不是嗎?製作慕斯並沒有想像中的困
點擊標記為喜愛
點擊收藏該文章
Aug 27.2015
當一顆蛋糕的名字裡鑲嵌了柔軟如絲的觸感,你便知道能品嘗最輕盈的口感,戚風是 chiffon 的音譯,即雪紡的意思,於 1927 年由美國的 Harry Baker 所發明,他以液體油取代了常溫蛋
點擊標記為喜愛
點擊收藏該文章
Sep 05.2015
關於舒芙蕾,《紐約時報》專欄「60分鐘美食家」 (60-Minute Gourmet) 裡這樣形容:「法國廚房中的奇蹟之一」。舒芙蕾之名源於法文「souffler」,意為「吹氣」,一份舒芙蕾的基
點擊標記為喜愛
點擊收藏該文章
CONNECTIONS
chez soi 手繹
doublebay
開啟選單
關閉選單
CONTENTS READ COOK COVER STORY SHOP ABOUT
置頂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