燦麗霓虹燈連同用彩色玻璃紙包裝的禮物堆滿櫥窗,路上的行人臉上充滿過節的喜悅,聖誕節的景象便算完備了,冬日裡繽紛明快的顏色有股令人積極向上的力量,裹一件橘紅大衣走在冬天裡是如此吸睛,那麼來一口大小的繽紛馬卡龍如何?
【主題】陽光咖啡館 - 玫瑰檸檬馬卡龍
【主題】聖誕馬卡龍專題 - 玫瑰荔枝馬卡龍
馬卡龍的迷人之處在於多變的餡料口味與皮殼的搭配,也可以夾入一點果凍來增添口感唷。
這樣說來,冬天吃馬卡龍最是合宜,活潑的莓果紅,開心果雅致的綠色,或是覆盆子口味的清淡紅色,讓春天的顏色在指尖停留半晌,把台北冬天的陰霾灰藍逐出視線;雖然是適於櫻桃小口的尺寸,可千萬別一口吞下辜負它精緻濃縮的甜味,端詳這枚圓圓的小餅,膨膨的糖殼具有細緻白沙的觸感,卻有一層薄薄光澤,中間填抹口味和顏色搭配的奶油霜餡,先抿下半塊,讓糖殼在舌尖融化,感受它濕潤帶點黏稠的口感,外殼輕亮軟甜,內餡卻是涼柔清爽。如果冬天吃一整塊冰藏的蛋糕會讓牙齒打顫,那麼明快甜涼的馬卡龍足以讓冬天與春天的時序感易位!
【系統西點】經典法式甜點 - 巧卡龍
巧卡龍是以調溫巧克力包裹馬卡龍的小點心,表面可用圖騰轉印紙 (transfer sheet) 印出花紋。
「馬卡龍」的意思是「少女的酥胸」,在最基礎的杏仁口味中添加不同材料幻化出無數變化。蛋白、細緻的杏仁粉和糖粉,就是原味馬卡龍的全部材料,經過精密的烘烤過程,這枚小甜圓餅在嘴裡融化時的蜜糖味非常明顯,酥鬆的口感則得益於打發成綿密雪花狀的蛋白。馬卡龍發源於義大利,一開始只有使用糖和蛋白烘製,約於16世紀傳入法國後才加入杏仁粉增添風味,直到十九世紀兩片小圓餅中間才開始夾入各種奶油或果醬餡。除了常備的果實、巧克力等口味,也有鮮明的季節性風貌,例如百年名店拉杜麗 (Ladurée) 便曾於夏季推出薄荷口味,馬卡龍成了季節、各種水果與香料的甜蜜符號。
由於這種點心廣受歡迎,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的變化版本,例如在瑞士相當有名的點心坊 Confiserie Sprüngli ,就有類似於馬卡龍的點心「Luxemburgerli 」,除了個頭小,填餡也較為飽滿之外,口感也更為輕盈。而在日本,除了有以花生蛋白粉 (Peanut Flour) 取代杏仁粉製作,使成品帶點花生清香的花生馬卡龍之外,以融合日本食材與法式烘焙工藝聞名的青木定治所發明的巧卡隆 (Chocorons ),也是風靡歐美的創意小點,他將巧克力覆蓋於馬卡龍外層並覆蓋上一片彩色糖衣,以不同的方式詮譯了這款經典的法式小點心。就算是在台灣,傳統的小西餅「牛粒」,圓滾滾的外型不也有馬卡龍的影子嗎?
【主題】慶典手繹。甜美手作 - 薑餅人造型馬卡龍
除了經典圓餅,也將麵糊裝入擠花袋中擠出各種不同的形狀,除了薑餅人形,有尖尖貓耳朵的 Hello kitty 也是很特別的選擇唷。
12月的馬卡龍不只是小巧圓形,還是聖誕節的節慶縮影!用仔細拌勻的杏仁蛋白霜拉出一個活潑可愛的薑餅人,或是一顆在大雪中常綠青翠的聖誕樹,酥鬆的蛋白圓餅點上眼睛變成薑餅人的臉,拉出手腳等它在烤箱中膨成一個胖胖的聖誕娃娃,該替它戴上耶誕紅帽子還是圍上綠色圍巾?蛋白霜畫出的不只是聖誕獻禮,而是期待節慶的心境,再替馬卡龍小樹頂端鑲上一顆明亮的星星吧!
開動好味:
趁著周末假期來挑戰烘焙馬卡龍!雖說材料簡單,但細節可馬虎不得,單單是攪拌蛋白霜的手法就是一門學問。夾入各式糖餡的馬卡龍入口即化,本來想留一點送給朋友品嘗,但是剛出爐就吃了幾個,等收拾完流理台時隨手拿了兩個,又過一會兒,乾脆全部吃完了,一下吃這麼多真是太誇張了,但是好久沒有盡情享受吃甜食的幸福了,偶一為之應該無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