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黃微酥的軟麵包搭配上碧油蔥花,靠過去聞一聞,有溫暖的烤焙風味與引人入勝的鹹香,香蔥麵包是中式與西式合併的完美例證,沒有花俏的手法或價格高昂的佐料,簡單的細白麵粉與早上剛從巷口菜市買來的一把青蔥就幾乎是你所需要的全部材料,有試過自己烘烤麵包嗎﹖剛出爐的麵包香得不得了,那是風味最飽滿的時刻,一口咬下,青蔥特出的甘甜與麵包的溫潤組合最令人難忘,這是屬於台灣的在地風味,是兒時最蓬鬆的記憶,也是如今最美味的手做時光!
一反傳統歐式麵包的紮實,台灣的在地麵包受到日本的影響,一向偏好柔軟膨鬆的食感,而為了兼顧飽足感,有餡麵包更是風行,隨手取得的各式平價食材,在老麵包師傅的巧手下成了花樣繁多的在地鄉愁-鹹鹹甜甜的肉鬆麵包撒上海苔絲最對味,去台中必嚐的炸彈麵包裡則藏了滿滿的奶酥與酒漬葡萄乾,小時候戲稱為「烏龜殼麵包」的菠蘿麵包其實在日本人的心中與哈蜜瓜 (メロンパン) 的紋路近似,而在台灣人的視角裡,金黃的格紋不更像鳳梨 (菠蘿) 嗎?一律綿綿軟軟的甜麵包,在某些人眼裡可能失了個性,但是餡料與鋪餡的變化其實才是台式麵包的靈魂,例如街頭巷尾隨處可見的青蔥麵包,若要細細講究,可是一款很細緻的麵包,只因正月的蔥味最為細膩,加之蔥葉不宜久藏,每一個剛出爐的青蔥麵包都是專屬於台灣一地一季的美味,可千萬馬虎不得。
早期的青蔥麵包是以豬油製作,香氣濃郁,若擔心膽固醇的問題則可以用橄欖油取代,但是有注意到嗎?青蔥麵包底部那一層金黃焦脆,那其實是豬油的功勞呢﹗利用剛出爐的麵包與烤盤的溫度,在麵包表面塗上豬油,當油脂滑落時則順勢炙成了麵包底部的那一圈焦香,若想回味童年時光,不妨動手試試看吧!
材料 g
【第一次攪拌】
高筋麵粉 80
細砂糖 20
酵母粉 3
全蛋 15
水 95
【第二次攪拌】
高筋麵粉 80
奶粉 6
鹽 2
【第三次攪拌】
無鹽奶油 20
【蔥花餡】
青蔥 60
橄欖油 15
蛋白 30
白胡椒粉 適量
鹽 適量
基本作法